作者: 王富剛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3-03-22 09:49
單縣羊肉湯以歷史悠久、味道鮮美而聞名,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807年。經過兩百多年的傳承和發展,早已名揚大江南北,被賦予“中華第一湯”的美譽,也成了當地一塊“金字招牌”。但是,如何把這一優質的“無形資產”變為更豐厚的“有形資產”,如何使“中華第一湯”成為下一個“蘭州拉面”“沙縣小吃”,打造羊肉湯全產業鏈條,這一重擔壓在了單縣縣委、縣政府和有志氣、有擔當的單縣人身上。請看——
單縣縣委副書記、縣長魏傳永把近年來單縣羊肉湯產業發展形象地概括為“1461”工程:
“1”就是堅持羊肉湯的產業化、標準化、市場化、品牌化、高端化,全力打造既富民又壯財政的支柱型產業;
“4”是苦練內功四年多。從2018年下半年起,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完善了政策體系,先后投入十多億元,縣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成立了國有運營平臺公司,與國內知名農業大學聯合成立了青山羊研究院,舉辦了多期羊肉湯產業創業培訓班,建成全國最大的青山羊智慧養殖場和全省最大的青山羊中央廚房,成立了單縣羊肉湯產業聯盟,不斷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6”就是初步構建起了保種育種、智慧養殖、精深加工、冷鏈物流、餐飲連鎖、文化旅游“六位一體”的全產業鏈條;
第二個“1”,就是在目前全產業鏈銷售收入50億元以上的基礎上,將羊肉湯產業努力打造成為國民小吃的典范,全產業鏈規模達100億元,成為鄉村產業振興的示范和共同富裕的樣板。
完善運行機制、提供政策保障,為羊肉湯產業發展精準“把脈開方”
盡管羊肉湯作為單縣的靚麗名片早已被大眾知曉,但是,伴隨著時代進步,這一傳統名吃也面臨著升級與發展的問題。針對山羊養殖存欄量小且欠規范、產業融合程度偏低、要素瓶頸的制約問題有待破解等,單縣突出重點,全力加快推進羊肉湯產業組織化、養殖基地標準化、羊肉湯餐飲業連鎖經營、羊肉湯文化人才培養等方面建設,把單縣羊肉湯產業做得更大更強。為此,需對羊肉湯產業發展的運行機制和組織架構充分完善。
據單縣羊肉湯發展聯盟秘書長徐樹兵介紹,為大力發展羊肉湯產業,2018年下半年起,成立了以時任單縣縣委副書記魏傳永為組長的羊肉湯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把羊肉湯產業發展從由民間協會主導上升到縣委、縣政府主導,將該產業納入全縣重點產業布局,2021年初,列為四大“縣長工程”之首。
近年來,單縣先后發布了《關于單縣羊肉湯產業發展的三年實施意見》《單縣關于加強“單養千秋”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建設的意見》《單縣2021年羊肉湯產業發展工程實施方案》《單縣2021年青山羊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等政策,為單縣打造百億級羊肉湯文化產業集群提供政策保障。
徐樹兵說:“2021年8月28日,單縣組織成立了單縣羊肉湯產業發展聯盟,搭建政企互動紐帶。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落實,徹底改變了單縣羊肉湯產業以前各自為政、無序發展的狀態?!?/p>
請來大咖坐鎮,打牢青山羊保種育種關鍵一環,邁出羊肉湯產業發展堅實步伐
好湯須有好羊肉,單縣羊肉湯的獨特風味主要來自于魯西南地區的青山羊。單縣青山羊是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
2019年7月,單縣與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簽訂合作協議,共建“單縣青山羊產業研究院”,構建“產學研政”長效合作機制。聘請中國農科院、山東農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5位國內肉羊產業首席專家,為單縣青山羊產業發展提供高效繁殖、精細化飼養管理、疾病防控、特色羊肉產品開發與可追溯等七大技術支撐。
2019年10月,單縣與京東農牧簽訂合作協議,推動單縣畜牧養殖業向現代化、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升級。
2021年,單縣與中國農業大學、山東農科院、菏澤學院達成合作協議,根據各個科研院所的優勢專業,對羊肉湯產業進行全產業鏈指導。
保種育種是開展大規模養殖的基礎。單縣投資建設了總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的青山羊保種育種基地,現已投入運營三年,除魯西南地區的青山羊外,還引進多個山羊品種,種群規模達到了5000余只。
2023年的春節剛過,記者走進位于單縣黃崗鎮申莊村的單養千秋保種育種創新示范基地,看到嶄新寬敞的現代化羊舍鱗次櫛比,技術人員正在忙著檢查和操作各種智能化設備。
基地占地1100余畝,分為青山羊飼料加工基地、世界優質羊基因庫及保種育種基地等板塊。這是一個標準化、智能化、現代化的基地,內設養殖場棚26個,引進國內外先進的自動化飼養設備,運用互聯網技術遠程集中遙控,飼料投喂、溫控消毒、糞便處理等都可實現自動化,大大提高了養殖效能?!盎剡\用物聯網技術,實現所有設備集中遠程操控,自動化控制,運用監控、異常報警等,進一步提高養殖效率,打造智能化養殖場?!被丶夹g負責人陳慶純說。
為了保證青山羊的優質品質,基地還配套了青山羊飼草種植及加工基地,為其提供綠色優質安全的生產飼料?;刂車陀?50畝飼料田和200多畝果園,可以實現飼料綠色有機、無農藥殘留、源頭可追溯,羊糞經過專業化、無害化處理后,成為有機肥料還田。
“基地可以提供種羊、飼料,幫忙規劃建設養殖棚舍,提供養殖和疫病防治技術,采取訂單式回購合作方式,直接輻射帶動周邊農戶形成10萬只的養殖規模,帶動實現周邊養殖場、合作社和農戶增收5000萬元?!鄙綎|單養千秋品牌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時超群介紹說。
青山羊保種育種基地不僅能提供優良品種,提高存活率,減少傳染病的侵害,同時又推動了標準化、規范化養殖的發展。
除保種育種基地外,單縣還在全縣范圍大力扶植推廣具有當地特色的青山羊種群
單縣美佳青山羊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司全軍是當地有名的青山羊養殖大戶,除養殖外,還一直在推廣青山羊養殖技術。
去年臘月十八,記者嗅著黃河故道鄉村濃郁的年味兒,走進了位于高韋莊鎮高莊村的司全軍青山羊養殖場。
一進碩大寬敞的恒溫養殖場,就看見司全軍在抓一只通體青色的羊羔,羊羔跑得歡,司全軍也追得歡?!把蚋嵴枰鼓?,母羊顧不上,我們幫幫忙?!彼救娦χf,目前,其養殖場存欄山羊2000多只,都是單縣特產青山羊。我的養殖場之所以有較快的發展,受益于全縣羊肉湯產業鏈的拉長和縣政府扶持養羊的各項優惠政策。
司全軍邊安撫母羊安靜地給羊羔喂奶,邊給記者介紹青山羊的特點?!皢螐膫€頭體重和生長速度來說,青山羊應該沒有多大優勢?!彼救娬f,處于“劣勢”的青山羊,他緣何養了12年之久?“這種山羊的優勢是稀少,優點是肉質好,熬制的湯濃厚鮮美、不膩不膻,營養價值高?;钛蚝王r肉市場供不應求,價格是普通山羊的兩倍多。
在司全軍的眼里,青山羊可是寶貝疙瘩。他介紹說,青山羊又叫狗羊,其頭小臉小,相似家養的柴狗。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速成體重的波爾山羊的引進,單縣特有品種青山羊被摒棄,幾乎到了絕種的地步。保護青山羊的種質,曾是司全軍返鄉創業的初心,而從中獲利則是5年之后的事。
單縣青山羊雖然個頭小,但繁殖率高。司全軍又抓住了一只青山羊,說:“你看它個頭不大,但已經懷孕了,正常情況下,這樣的青山羊長到6個月就可懷仔,兩年三窩,可產仔10只?!蹦壳?,司全軍養殖的青山羊肉銷往一線城市,價格不菲,而且市場需求不斷增大。
然而,令人質疑的是,司全軍反而自己不增養了,而是場外持續擴容。司全軍解釋說:“這是因為我們的養殖場地有限,最多存欄量5000只。作為種群基地,我們放給周邊村的百姓代養,達到成品標準,悉數回收?!?/p>
高韋莊鎮李子園村的韋同剛是司全軍簽約的養殖戶,其代養繁育了十幾只青山羊,養到個體重量40斤出欄,司全軍給予公、母羊每斤回收價分別是25元、30元?!扒嗌窖虻幕厥諆r是其它品種山羊的兩倍,一年收入2萬多元,合作養羊,幾乎規避了所有風險?!表f同剛說。除了從司全軍的養殖場領養,養殖戶還可以購買羊羔,司全軍仍然按市場現價收購,幾乎和領養一個樣。
這些年,由村集體領辦的合作社是司全軍合作養羊的主力軍。單縣徐寨鎮萬莊村黨支部書記李全輝告訴記者,他們村的合作社發展了20多個散養戶,存欄500多只青山羊,司全軍遵循合同負責技術培訓和成品回收,村集體投資小,養殖戶風險小,集體和個體收入平穩持續?!捌髽I與合作社合作,聯手帶動農戶,實現了三方盈利?!彼救娬f,大多數的村集體投資不足,養殖戶存在后顧之憂,司全軍就把種羊賒給合作社,合作社的養殖戶領養,羊羔或成品羊回收時,司全軍與合作社扣除領養的羊錢,從而保障了三方合作共贏。
目前,司全軍已帶動4000多戶養殖合同羊,存欄量約5萬只,估價超過3000萬元?!昂献黟B殖最大的收益不在于收益,而是有效保住了瀕臨滅絕的單縣特有品種,隨著青山羊的繁盛,其隱形價值難以估量?!彼救姼嬖V記者,青山羊論只賣,一只40斤左右的羊能賣2500元,40斤以上的羊能賣3500元,效益很好。
扎牢充實養殖“羊圈”,養殖大戶、餐飲連鎖企業帶動山羊訂單生產,筑牢羊肉湯產業發展根基
單縣楊樓鎮大姜莊青山羊養殖基地經理姜守紅被稱為“獨臂羊倌”。多年前,姜守紅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左手。但是,姜守紅并沒有因此意志消沉,用勤勞和才智,通過養羊,成就了自己和鄉親們的致富夢。
“最初的十幾年,我的山羊存欄量多時也就是500多只,因為害怕風險,比如山羊防疫。我的養羊事業真正上規模上效益,得益于全縣羊肉湯產業的大發展?!苯丶t告訴記者。
在養羊的過程中,姜守紅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難,曾經一度想過放棄。時任縣委副書記魏傳永一次連夜調研交流讓他看到了希望、堅定了信心,隨后縣鄉政府幫助他修路、建設養殖場,先后投入扶貧資金630余萬元,建設8個養殖棚,共3600平方米,山羊存欄量很快達8000只。在縣鄉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姜守紅實現了從家庭散養到規?;B殖的創業夢。
在姜守紅的感召下,女兒姜信愛為了減輕父親的負擔,為家鄉作點貢獻,2012年,她畢業后利用自己所學的獸醫專業回到家鄉和父親一起撐起山羊養殖的一片藍天,帶動更多鄉親一起致富。姜守紅父女倆通過多年養殖經驗,帶動1000多戶3000多人受益?!敖柚鷨慰h聞名的羊肉湯產業基地和產業鏈條,我的羊在當地就能消化掉,市場前景看好?!苯丶t說。
單縣浮崗鎮孟楊莊村民侯長林曾常年在外打工,2021年開始向司全軍學習青山羊養殖技術后,現在自己養了100余只羊。侯長林說:“在家養羊掙得也不少,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我覺得挺好?!?/p>
此外,單縣在全省率先開創了青山羊“保險+金融”模式,為養殖戶兜底風險,讓養殖戶沒有后顧之憂。
2019年4月20日,單縣山羊訂單養殖試點啟動儀式在李田樓鎮楊大莊村舉行,山東頭一鍋餐飲管理連鎖有限公司和李田樓鎮楊大莊村、李田樓村啟動了山羊訂單養殖試點。李田樓鎮楊大莊村黨員代表馬凡強向山東頭一鍋餐飲管理連鎖有限公司總經理姬玉梅發放錦旗和榮譽村民證書,姬玉梅成為這個村歷史上第一名“榮譽村民”??h委副書記、縣長魏傳永見證了這一合作模式。
據了解,山東頭一鍋餐飲管理連鎖有限公司是單縣著名的羊肉湯生產企業,擁有雄厚的人才技術優勢。李田樓鎮山羊養殖業歷史悠久,楊大莊村和李田樓村的山羊養殖業更是久負盛名。楊大莊村和李田樓村緊鄰單豐路,交通運輸條件便利。楊大莊村現有剩余勞動力800余名,耕地3100余畝,青山羊養殖戶168戶;李田樓村現有剩余勞動力1000余名,耕地5000余畝,青山羊養殖戶137戶。這兩個村林地面積大,野草覆蓋面廣,養殖戶的養殖經驗豐富,為自然、綠色的山羊養殖提供了有利條件。合作采取“龍頭+基地+農戶”的模式,為推動單縣羊肉湯產業鏈條緊密關聯帶來了新思路。
骨干企業助力百億級羊肉湯產業,龍頭拉動作用顯著,產業鏈條拉長
作為單縣老牌的羊肉湯著名企業,董事長張世河和他的百壽坊食品有限公司,搭上了單縣羊肉湯產業快速發展的快車,在助力鄉村振興之路上,不斷使企業提檔升級,擔當了單縣羊肉湯產業振興的引領者。
張世河的作為擔當令人欽佩。在單縣縣委、縣政府及縣羊肉湯聯盟的鼎力支持下,立足百壽坊的文化淵藪、產業基礎、品牌效應等,計劃把百壽坊公司做成十億級羊肉湯產業。
記者了解到,公司正在新建三層高標準生產車間并改造現有車間,其中新建生產車間總建筑面積4600平方米;車間共建生產線三條,引進智能設備30余套,包括三臺連續智能熬湯鍋、自動灌裝機、自動稱重等設備正在調試,可實現分割、稱量、自動灌裝、包裝、檢測等全自動一體化生產?!绊椖坑媱澘偼顿Y3000萬元,可日產500噸羊肉湯,年產值突破20億元。所有項目可帶動農村山羊養殖存欄量大規模增加,養殖增收可觀?!?/p>
“我們企業還將建立養殖1.5萬只的優質青山羊擴繁、育肥基地和山羊屠宰生產線,直通養殖戶收購;再建一個凍精顆粒、胚胎移植服務中心,配、植優質青山羊良種?!?/p>
張世河說,公司成立了羊肉湯、全羊宴等預制菜研發團隊,對熬湯剩下的羊骨頭提取骨肽、骨鈣、骨膠等產品,做世界上最干凈的食用膠、藥用膠囊外殼等。在濟南建一個100畝的配送基地,在縣外重點發展羊肉湯“夫妻店”,對北城轄區內的居民跟蹤培訓技術,食材全程配送,以“小經營”破解餐飲產業發展瓶頸,既讓廣大群眾致了富,又實現羊肉湯產業規模發展,拉長羊肉湯產業鏈條。
單縣“頭一鍋”羊肉湯品牌是羊肉湯品牌的后起之秀,目前已有7家直營店。在做好線下鮮湯門店的同時,該品牌于2021年新上了一條羊肉湯罐裝生產線。
記者見到該品牌負責人姬玉梅時,她正在罐裝羊肉湯產品倉庫內查看剛下線的產品。姬玉梅說:“我們開發的灌裝羊肉湯產品,是純手工小鍋熬,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汁原味。這幾年,在縣委、縣政府優惠政策的感召支持下,我們羊肉湯企業更有信心、更有干勁了!”
除食品加工外,在羊產品精深加工方面,單縣經過多年培育,涌現出以海迪科、博達、康利達為龍頭的一批先進生物醫療器械企業。
目前,單縣是國家火炬醫用可吸收縫合線特色產業基地,也是全球最大的羊腸線生產基地,每年羊腸醫用縫合線產量占全國的80%、世界的60%。
2022年2月,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與山東博達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舉行簽約儀式。山東博達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啟建說:“山東博達醫療將大力推進與青山羊養殖基地、單縣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羊腸線生產特色基地的合作,為打造青山羊養殖、羊肉加工、羊腸線生產的生態產業園、國家級示范基地而努力!”
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增添文化內涵,突顯品牌效益
叫響品牌是產業持久生存發展的基礎。
2021年初,單縣羊肉湯品牌進行了全新升級,傳遞健康輕盈的品牌理念。啟用新的LOGO 及全新廣告語。全新升級后,以“善”文化為靈感,專注傳遞單縣羊肉湯風采。LOGO整體簡約、清晰醒目,給人可靠、穩重,同時又時尚、現代的感覺。
單縣高度重視羊肉湯產業產業化、標準化、市場化、品牌化、高端化發展,2018年“單養千秋”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在北京新發地農貿市場發布,吹響了單縣農產品品牌建設的號角,目前“單養千秋”授權的企業已有42家。
2021年3月,“單縣羊肉湯”集體商標注冊成功,5月,山東單養千秋餐飲連鎖有限公司成立,為全國連鎖經營模式展開了新探索。第一家“單養千秋”品牌羊肉湯連鎖店在濟南開張試營業。
據單縣綜合開發建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振介紹,目前濟南8家直營店、21家加盟店已開業或陸續開業中,旗艦店正在籌備裝修,上海、???、泰安、菏澤的加盟店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選址洽談中。
同時,單縣積極申報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老字號,推進單縣羊肉湯博物館建設,挖掘和保護傳統資源優勢。
2013年5月,“單縣羊肉湯”入選山東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5年6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單縣羊肉湯”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皢慰h羊肉湯制作技藝”已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頭一鍋”“百壽坊”“三盛和”“單養千秋羊肉湯”等為代表的餐飲企業和“百壽坊”“仟山”“單卷”等為代表的生產加工企業正申報“山東老字號”、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皢慰h羊肉湯”成為助推強縣品牌推廣和非遺文化旅游的一張靚麗名片。
同時,舉辦單縣羊肉湯暨長壽文化節、參加美食大賽,不斷提升曝光率與知名度。
2022年,單縣羊肉湯榮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舉辦的2021魯菜創新大賽第二名,2022年菏澤美食大賽“金牡丹獎”,“單縣羊肉湯”獲批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產品,品牌發展優勢越來越明顯。
單縣縣委副書記、縣長魏傳永表示,近年來,單縣聚焦羊肉湯產業發展既定目標,緊盯不放,持續發力,為叫響這一金字招牌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立足當地實際,單縣力爭將羊肉湯產業發展成為群眾共同富裕、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產業。
賦能羊肉湯產業,圍繞羊肉湯文化建設產業園
為了支撐羊肉湯產業發展,單縣縣委、縣政府聯合中國農業大學、山東省農科院等多家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規劃打造了集智慧養殖、產品研發、羊肉深加工于一體的單縣羊肉湯文化產業園項目。
2018年以來,單縣積極建設以單縣山羊為主導產業的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范圍涉及5個鄉鎮、2個街道辦事處,年出欄山羊可達82萬只。其中,單縣羊肉湯文化產業園總投資10億元,占地350畝,重點建設羊肉湯博物館、中央廚房、羊肉休閑食品加工、屠宰分割中心、冷鏈物流中心等項目,致力于引導羊肉湯加工企業及“單養千秋”品牌授權企業入駐,形成“食品加工+智慧物流+工業旅游+文化研學”于一體的新型工業園區。其中屠宰車間和中央廚房去年上半年已經投產,其他項目今年底開始運營。
單縣綜合開發建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振說:“項目達產后,將形成生產加工、智慧物流、文化研學、工業旅游于一體的新型工業化園區,為在外地的羊肉湯門店提供原材料和預制菜加工品。整個園區可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利稅1億元,可帶動1000人就業?!?/p>
實行標準化連鎖經營,讓單縣羊肉湯飄香全國
“是老家的味道?!?022年8月30日中午,濟南銀荷大廈的單縣羊肉湯店里,在濟南工作多年的單縣人許先生向記者稱贊起羊肉湯正宗。據了解,只濟南一座城市現有的1000余家羊肉湯館中,單縣人開的就占了400多家。
單縣羊肉湯以單縣青山羊為原料熬制,呈白色乳狀,鮮而不膻,香而不膩,市場潛力很大。2022年8月30日上午不到11點,就有顧客趕來點單。這家210平方米的店內,共有74個座位。負責人郝標透露,營業以來,該店每天約接待400人左右,每天營業額基本維持在1.1萬元-1.35萬元之間。
“對于這么小的店來說,這算不錯的成績?!苯浝砗聵苏f,銀荷大廈屬商務區,起初設想周一到周五生意會比較好,周末顧客會少一些,出乎意料的是,周末也一度一座難求。
銀荷大廈的這家單縣羊肉湯店,是山東單養千秋餐飲連鎖有限責任公司的第一家連鎖店。單縣縣委副書記、縣長魏傳永就此接受記者采訪表示,單縣羊肉湯產業化是近年縣里的重點工作之一,第一家連鎖店開業,為今后的發展以及連鎖加盟奠定了基礎。
“經過四年的不懈努力,單縣羊肉湯產業已經全面破題、迅速起勢,快速進入‘聚合裂變’階段,我們要講好羊肉湯故事,豐富羊肉湯文化內涵,擦亮羊肉湯這張靚麗的名片。我們已經看到了單縣羊肉湯產業發展的良好前景!”單縣羊肉湯產業發展聯盟會長賈成立說。
“近四年來,我們公司按照縣委、縣政府打造‘六位一體’產業發展格局要求,強化措施,全力推進。目前,保種育種基地、人工授精技術已全面推廣,胚胎冷凍、羊肉品質提升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下一步,我們將搶抓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機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鏈,推動單縣羊肉湯產業全面提檔升級?!眴慰h綜合開發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振說,“我們的冷鏈物流項目主體已完工。等整個羊肉湯產業園區投產運營后,我們將在全國開設3000家單縣羊肉湯標準門店,能帶動1.2萬戶群眾養殖,全產業鏈可實現年產值100億元、稅收8億元?!?/p>
“緊緊圍繞‘重點突破、爭創一流’發展目標,將新發展理念貫穿羊肉湯產業發展的全過程。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把單縣羊肉湯產業做大做強做優,讓單縣羊肉湯飄香全國,成為富民興縣的特色支柱產業?!眴慰h縣委書記耿振華說。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單縣羊肉湯一定能成為下一個“蘭州拉面”“沙縣小吃”,一定能飄香全國,成為大眾餐桌上的“新貴”!
文/圖 記者 王富剛 通訊員 董金